有沒有試過當你帶寶寶外出時,他想起要玩某件心愛玩具,吵着要回家拿取?
又或者在店裏看見喜歡的玩具哭着要買、在公園裏玩得開心哭鬧着不肯走、韆鞦太好玩而不讓別的小孩玩等等。
當有類似情況出現時,爸媽們會怎樣做?會否很易心軟而設法遷就?
如果是的話,寶寶慢慢長大,習慣了父母經常「有求必應」,性格便會養成太過自我中心和任性,阻礙日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,容易被孤立而感到不開心了。 

管教由嬰兒期開始 寶寶自嬰兒期開始,確實需要很多貼身的照顧,不過,由嬰兒時開始,父母已可以在行為上為寶寶作出合理的規範,亦即開始定下管教的模式,否則,便會變成愈大愈難教了。
例如,寶寶還未會講話,當他哭鬧時,首先查看是否肚子餓、要換尿布、要睡覺、受了驚要抱起安撫或是生病等。
處理好他的基本問題後,如發現BB藉哭鬧希望大人滿足他的要求,便要訓練他有好的表現才滿足他,別為了爭取一時的安寧而對小人兒作不合理的遷就,否則他便會動輒以哭鬧來達到目的了。

簡單合理規範 如對子女過份關愛和遷就,子女反而感到不滿足不安穩,因為孩子只會提出更多的要求,測試父母的限度。試想想,自己做為父母,也不是想要什麼便可得什麼,總要付出努力和代價才能有所得。孩子長大後也一樣,總不能單靠哭鬧便成功啊!
寶寶年幼時,讓他學習遵守簡單的規限便可,太多的規限他連記也記不了。例如寶寶想吃糖,你可告訴他晚飯時間快到了,改日才可吃。又或者,晚上九時要上床睡覺,所以要關掉電視了。

態度堅定 保持冷靜 當孩子扭計要達到某一要求時,例如要買太昂貴及過多的玩具,爸媽的立場要堅定及一致,如果爸爸拒絕而媽咪心軟,又或爸媽不准而嫲嫲爺爺答應,管教便無効。如孩子吵鬧不休,記着保持冷靜,堅持立場,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,或不去理睬他,待他平靜下來才講道理,也可表明父母有責任決定孩子的事。

父母為本 孩子居次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「有求必應」的爸媽,最重要的秘訣,就是不可讓孩子成為整個家庭的核心人物。這是我們這一代父母較易犯的毛病,尤其是只有一名子/女的家庭。
以保持和諧關愛的家庭氣氛為首,子女的發展便會有良好及健康的基礎,如此,子女才會獲得最大的好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希貝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